狗粮的生命颗粒是什么意思?
“生命元素”概念的提出是由M.E.施波尔在1987年出版的《人类及动物的营养需要》中,他总结了20世纪前半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主要营养素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与“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的概念并定义了它们的营养功能。 宏量营养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大营养素”,分别为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元素、水和纤维素,它们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或缺的功能;而微量营养素则是指人体所需的含量极低的一类物质,包括胆固醇、脂肪酸、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和在食物中浓度很高的多酚类、皂苷类等植物活性成分以及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K和烟酸等水溶性维生素,它们具有调节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这两种宏量营养素的需求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它们也具有微观结构和生理活性特征,因而有人将这些营养素称为“功能性营养素”(functional nutrients)。 而“生命元素”(life elements)一词最早由FAO/WHO联合食品讨论小组在报告《基本营养素——膳食中的生命要素》中提出,它专指食物中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因为在它们缺乏时,机体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营养素可分为两大类:结构成分(structural components)和生化功能成分(biological function agents)。前者主要包括蛋白质、脂类等宏量营养素,后者主要有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微量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