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先洗澡还是先驱虫?
建议先驱虫,后洗澡! 首先我们要知道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的区别是什么。 体内驱虫主要是驱除肠道内的寄生虫,例如蛔目、异尖线虫等; 而体外驱虫主要杀灭体表外的寄生虫,例如蜱目、蝇目等。 虽然体内外驱虫的虫子不同,但是都是由寄生虫卵或者幼虫侵入动物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并且开始繁殖。 所以体内外驱虫应该同时进行,一般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随血液分布到全身,达到杀虫的目的。
而我们给猫咪洗澡只是清洗皮肤表面,并不能彻底清除皮肤表层的寄生虫(如果使用含有杀虫成分的浴液),也就是说洗澡不能完全杀死表皮的寄生虫。 如果寄生虫大量附着在皮肤表面,可能会进入体内发育成成虫,也可能通过皮脂腺的分泌排出体外,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对机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而先给猫咪进行体内驱虫再洗澡的方法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使用含有杀虫剂成分的药物时,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毒性越强,对于虫体的杀伤效果就越显著,但也容易引起中毒症状。如果用药后立即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对于怀孕的猫咪应避免使用体外驱虫药,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使用体外驱虫药之前,应该检查猫咪皮肤是否有伤口或溃烂,如果有则应暂缓使用,以免引起感染。
洗澡和驱虫的先后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如果担心猫咪洗澡后感染寄生虫,可以先给猫驱虫,再洗澡;如果担心猫身上有寄生虫感染到皮肤,那就先洗澡后驱虫。要是你家的猫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很小,怎么来都行。
有人认为洗澡后容易感冒、体质下降,这时候驱虫的药性更容易引起应激甚至生病。实际上,正常体质的猫,驱虫的应激并不大,只要你给的驱虫药剂是正确的,按照体重正确使用,一般都不会出现严重的反应。有严重药物过敏史的除外。
有人认为猫刚洗完澡,体表皮肤有创伤,这时候驱虫,驱虫药的成分会被吸收,影响其他器官。实际上,正确的驱虫药都是广谱、低毒、高效,容易排出且不容易在体内存储的成分。以派托虫为例,也就是现在兽医普遍给猫用的药物,主要通过口服用药,由胃肠道吸收。很少的剂量会以原药形式由尿液排出,大部分由肝脏代谢,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且派托虫并不通过皮肤吸收,因此即便是洗澡后有小小损伤,也是可以驱虫的。
驱虫药的成分会通过母乳传输给宝宝,如果需要给妈妈驱虫,那最好先断奶再服用驱虫药。对于小猫来说,不是特别建议在2月龄内驱虫,在2月龄后按照两周一次进行驱虫比较好。而大猫,按季度驱虫就好。因为无论是体外寄生虫还是体内寄生虫,都很容易传染给其他猫或者人,因此如果是多猫家庭,最好是同时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