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猫咪会感染弓形虫吗?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弓形虫的定义和来源,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弓形虫病(Rickettsia)又称弓蛔目肠道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中的弓形虫属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多发生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全球约有1.5亿人口感染此病[1-2]。 弓形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寄生虫,其成虫形态类似于钩状虫,但体形狭长,约为40~90μm;由于呈梭形,因此又有人称其为“弓状虫”或“弓蛔”。 弓形虫自然存在于很多动物的胃肠道中(包括人类),这些动物被称之为弓形虫的自然宿主动物。这些微生物在自然宿主动物的消化道内不致致病。当弓形虫侵入人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强,则可能将之消灭于肠道内;反之,则会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全身性疾病。
关于弓形虫的具体传播途径目前有不同认识,较为公认的有3种:①粪便—食物途径:弓形虫的幼虫经由粪便进入人体,首先污染的食物是蔬菜水果以及水源;②节肢动物媒介:跳蚤、虱子等昆虫直接叮咬吸血时可以将其身上的弓形虫转移到人的皮肤上,而人体的皮肤接触到含有弓形虫的昆虫后,病原体即可通过毛囊侵入皮肤,昆虫的唾液也可直接注射到血液中,导致感染发生;③母婴途径:孕妇患弓形虫病时,如果病原体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可使胎儿受到感染并出现一系列病症。 除以上3种常见的传播途径外,尚有其他一些传播途径,如伤口侵入、输血及器官移植等。
目前研究发现,弓形虫的自然宿主范围广泛,已发现的天然适宜宿主达600多种。其中,脊椎动物150余种,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无脊椎动物100多种,包括线虫、线虫目的寄生虫和螨虫等等。弓形虫的传播和流行与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密切相关。
回到这个问题来,我们假设猫是弓形虫的自然合适宿主,且猫咪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弓形虫的幼虫。那么,当我们接触了这样的粪便,并且没有认真清洗双手的情况下,再用手接触自己的嘴巴或者眼睛等,是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但这个过程是否一定会造成感染的发生呢?这取决于个体差异和病原体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才有可能会发病。疾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出汗、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休克或死亡。 如果发现宠物有拉稀带血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还要做好环境的杀菌消毒,避免重复感染。治疗弓形虫感染采用口服剂型,对孕兽禁用。建议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盲目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