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能在身体里待多久?
五个月之前接种的疫苗,抗体水平已经是原来的十倍了。 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灵敏,通常我们的皮肤碰到细菌或病毒后,会迅速产生抗毒素来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而免疫系统发现疫苗内的抗原物质时,也会立即派特种部队——记忆细胞去消灭它们。这些记忆细胞被激活后会进入细胞核内,利用基因传输的途径命令相关分子和蛋白快速合成新的抗体,从而有效地阻断抗体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为了解接种疫苗后抗体的持久性如何,科学家们对185名60岁及以上的健康受试者进行了研究。在接种三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后,研究人员发现,与第一针接种后的6周左右相比,第三针接种后4周,受试者体内抗体的含量增加了约10倍。这也就意味着疫苗的有效性可以持续高达十年。更为惊喜的是,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抗体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它们的类型仍然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人体很可能一直在维持着对疫苗的记忆,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病毒突变。
另外一项关于百白破联合疫苗的研究更是表明,2年后注射的灭活疫苗能够引发良好的免疫应答,7年后检测到的抗体水平依然较高。 然而,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疫苗都能激发强大的免疫反应,但是有一些特殊人群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打击”。例如患有免疫缺陷的病人群体,他们在接种疫苗之后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因此需要定期注射疫苗以维持抵抗力。
随着疫苗的研发、更新换代以及人们对疫苗功效的认可,未来我们或许能通过各种技术让疫苗更有效地激发免疫系统,让人类拥有更持久的免疫保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