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拉屎什么颜色正常吗?
一、大便颜色分析
1. 粪便的颜色是由肠道中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营养成分产生的,因而不同食物消化后排出体外的粪便颜色有所差异。 如果饮食正常,粪便颜色应为棕黄色或土黄色的成型便,表面光滑,没有黏液或者很少的黏液(注意看是否表面有黑色条纹状的出血)。如果水喝多了,可能呈浅黄色;如果是吃的粗粮,则可能呈深色,比如深棕色甚至黑色的条形硬便;如果吃了红色的肉类,可能在粪便中有残留的红色,但是过会儿就消掉了。
2. 有些食物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在体内发酵产生气体,从而使得粪便含有气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担心。但如果吃下不易消化的异物,如塑料膜等,就有可能引发肠蠕动的增加,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中含有泡沫或黏液。
二、警惕!不正常的大便颜色
1.白色粪便——脂肪消化不良 如果有白色油脂状分泌物随粪便排出,说明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不好,也可能是长期饥饿的后果。
2.绿色稀便和褐绿色稀便——胆道阻塞或有寄生虫 如果在排便中发现粪便呈灰色,而且看上去很稀,那么有可能是胆汁淤积导致的。此时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果,避免油腻食物,观察几天便会恢复。但是如果长时间这样,就该去看看医生了。 另外,如果发现粪便中有虫虫在爬动,那就很可能是寄生虫做了恶梦,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去医院就诊吧。
3.红色血便——消化道或者泌尿道出血 血便的颜色随着出血的部位不同而各有差异。例如,小肠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经细菌发酵,会变为暗红色或黑褐色,排出时粪便带血,且粪便的表面可附着一层厚厚的黏液。粪便带有强烈的腥臭味。 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旦出现血便,一定不能大意,要尽快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