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大的柴犬为什么区别这么大?
题主,你好! 关于你看到的“两个多月大的柴犬 怎么差距那么大”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没有搞清楚柴犬的分类——实际上,我们常见的柴犬,大致可分为: 日保(JKC)认证的纯种柴犬和日本柴犬; 非日保(JKC)认证的柴犬或称为土狗、田园犬。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由于中国的宠物市场非常混乱,很多无良商家将一些外形像柴犬但并非柴犬的犬种混以柴犬的名义出售给不懂的人——这些犬种大多为串了好几代的杂交犬,外观上跟柴犬有几分神似,但是遗传稳定性极差,几乎每窝小狗的外貌都不一样,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身体各方面的能力都无法达到柴犬的要求。
另外就是除了上述两种主要分类外,很多人忽略的一点,就是在不同年龄阶段同样会有外观上的差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阶段型”。 比如下面这张图片中,两只同母异父的小狗狗仅一个半月大,但是已经能够看到很明显的“阶段型”差异了……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因素,题主说“两个多月大的柴犬 怎么差距那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也没有疑问,只不过可能容易让人混淆,导致误解。 最后,再介绍一下如何识别一只柴犬是否来自日本吧——由于日本的养宠条例非常严格,要想把一只犬从日本运到其他国家,手续必须齐全而且过程非常繁琐,因此一般来说我们国内见到的来自日本的柴犬都是从小在日本长大的,它们会有一个日本名字,也会带有经过认证的在日居留身份。
狗狗的品种和品相,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选育才能定型的,现在看到的各个名犬品种,在国外也都有相应的犬协组织来管理,这些组织在推动该品种发展的同时,也负责根据该品种的标准,审核该品种是否能够上谱,而很多犬种除了可以在国外犬协上谱之外,也可以在国际犬协(FCI),上谱。这样的犬只,才能称为品种犬,而没有上谱的同品种狗狗,通常就不能算作是该品种的纯种犬。
柴犬在国内比较受关注,而国内养柴犬的圈子也并不大(虽然总数量可能达到几十万),国内目前还没有柴犬协会,虽然有标准,但是没有犬只上谱这一说。因此,现在绝大多数的国内柴犬,是无法算作真正的品级柴犬的(理论上,只要符合标准,带到日本去也能上谱,但实际上,基本不可能),很多看起来品质不错的柴犬也只是所谓的“国内柴”。
虽然不能上谱有一定限制了柴犬品质水平的提高,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的柴犬的品质水平都是比较接近的,毕竟柴犬在国内真正流行时间不长,绝大多数的种犬源头也基本相同(基本上可以追述到几只犬上),血统背景也比较接近。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柴犬,品相差距并不会非常大。
几个月大的幼犬,正处于发育期,随着体重的增长,毛发、骨骼等会处于急速生长阶段,因此,幼犬和大狗相比,很多方面都会有差距,而幼犬之间相比较,也会因为个体发育快慢等存在一些差距。所以,两个月大的柴犬,毛发可能会比较少或者长短不一,身上的花色可能还没有完全长出来,身体也会有点佝偻或者看起来像“小老鼠”等等。
通常,柴犬在5、6月龄以前,都是处于发育期,期间需要注意营养和补钙,到了6、7月龄的时候,犬只就会发育完全,从幼犬长成为成犬了。到了成年之后,品相等问题就会明朗很多,犬只的毛发和体型都会发育完全,而幼犬时存在的差异也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