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泰迪怎么配出白色?
需要明确一点,无论何种颜色,狗狗的基因型都是由2个体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决定的。所以,如果希望得到一窝小白狗,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一公一母两个小狗分别与一窝小白母犬交配。这样就能保证每只小白犬都有50%的几率遗传到父亲的白毛基因并表现出来。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由一个白犬基因型的雄性个体与多个不同颜色雌性个体杂交,这样的配种方式能获得大部分白毛后代的同时,也能保留一部分其他颜色的基因型个体用于繁衍下一代。不过这种操作难度比较大,且不能完全实现。 而楼主提到的“如何使纯黑色公泰迪与棕黄色母泰迪配,生出的小狗全为黑褐色”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等价于“如何让小黑公犬与大黄母犬繁殖得到黄褐色的后代”。要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了解控制狗狗颜色的基因是怎样的一个分布。
目前学界已经确定了109个决定狗狗毛色和眼睛颜色的基因位点。其中35个基因位点仅影响狗狗的毛色,而74个基因位点同时影响狗狗的毛色和眼睛颜色。 而控制狗狗毛色的基因位点又可分为两部分,即色素形成酶基因(Pigment Foundation Genes, PGR)和色素编码基因(Pigment-Binding Genes, PBG)。 PGR主要调节色素的形成过程,而PBG主要参与色素的结合和传递。 当PBG发生突变,不能正确传递色素时,就会形成PGR不突变但PBG突变的纯合缺损(Recessive Defect, RD)动物。这类动物表现为显性黑素缺失(Dominant Melanistic, DM)现象,即全身各部位毛发均表现为淡黄色或灰棕色,只有眼角膜、巩膜、皮肤黏膜等部位有黑色素沉积而表现为深色。反之,当PGR突变不能正常形成色素时,则表现出纯合缺陷(Homozygous Defects, HD)的黑化症状,也就是全身体表绒毛均为黑色的表现。
要使小黄母犬繁殖出小黄犬,最为理想的情况是寻找一只携带有一对无色基因的小黑公犬与之配种。然而现实情况是要找到一只同时不具有任何染色体的公犬几乎是无法实现的。若希望以现有品种为基础,通过人工配种的方式获得部分无色素细胞个体,则需要挑选携带有不同基因位点上无色素基因的小黑母犬,进而让其与小黑公犬交配,从而在后代中筛选出不含色素的基因型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