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屁股有弓形虫吗?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虽然猫咪是弓形虫的易感宿主(即在环境中易于受到弓形虫的感染并成为其传染来源的物种),但真正导致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即弓形虫的寄生虫,却是由粪口途径传播,而非通过消化道直接传给猫咪。
也就是说,当猫咪吞下含有弓形虫囊膜的虫子后,这些虫子在消化道内发育为具有侵袭性的幼虫,继而钻入胆道或肠道壁的皱褶内,并在局部找到营养后开始增殖,进而引发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猫科动物独特的消化系统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在不消化的情况下,将含苞待放的蛔目寄生虫全部吞进肚子里;而随后,这些未消化的虫体将在胃肠里继续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并在其中繁殖出大量的寄生虫群体。对于猫科动物而言,蛔目的寄生虫确实是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 而与之相比,犬科动物胃肠道里的寄生虫则主要以绦虫类为主。尽管与蛔目的寄生虫一样,都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动物,但是它们的寄生特性却有所不同——蛔目的寄生虫主要依靠体内的酶来获取它所需的营养,而在体内不具备消化液以及完整的消化器官,因此需要反复进出消化道以获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绦虫类寄生虫则可在消化道的皱褶中吸取肠壁分泌出来的黏液和营养物质。
相较于蛔目的寄生虫,绦虫类寄生虫体型较大,且带有节片状的运动器官,因而能够不断摩擦消化道壁,将其表面的黏液层刮掉,使其得以较充分地吸收水分和食物中的营养。同时,由于这类寄生虫的幼虫在侵入消化道时,可借助头部的钩刺插入肠道壁的皱褶内,因而基本避免了被消化液的腐蚀,即使随粪便排出体外也不会轻易死亡,从而保持了较强的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