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细小的试纸怎么看?
细小的检测通常有2种,一种是通过采集粪便检查是否有虫体或者虫体痕迹,一种是通过采样检查是否含有寄生虫的抗体,前者适用于感染早期或者幼虫期,后者适合感染中晚期或者成虫期。
由于寄生虫具有隐蔽性强、发育周期长、药物敏感性差异等因素,导致临床上对于寄生虫的诊断一直是个难题。
尤其是蛔目的寄生虫对驱虫药物的耐受性和抵抗性较强,用药期间或前后出现粪便当中有虫子排出的情况,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还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反复多次的采样才能确诊。 如果是通过检测粪便来确认是否存在寄生虫,那么需要仔细查看粪便中的虫体或者虫体碎片,如果有则表明存在寄生虫感染,并且根据虫体的形态可以大致判断属于何种寄生虫。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寄生虫的成虫期是需要到消化道里发育的,所以如果粪便当中发现幼虫,不能认为就是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特别是对于免疫抑制的患者。 如果通过检查粪便没有找到虫体或者虫体碎片,但是考虑患者有寄生虫接触史,也不能完全排除寄生虫感染的可能,这个时候就需要采集其他样本进一步的检查和证明了。有的杀虫药在杀灭虫体后,会形成虫体抗原,可以在体内刺激产生抗体,也可以通过检测这种抗体来确定虫体曾经的存在,但是这种方式无法确定目前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如果患者有寄生虫感染的相关症状,且经过检查发现粪检未找到虫体或是虫体抗原,可以考虑进一步进行虫卵培养或者是寄生虫酶联免疫检测。